首页 教育研培

将心比心 心平气和

  • 2018-03-29 13:20
  • 阅读 412
分享到:

    自小到大接近二十年的学习生活,我始终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总是处于主导的强势地位。年少时提倡“在家听爸妈的话,在校听老师的话”,似乎如果有谁做不到,那么他就不算一个心理健康的好孩子。我们对老师的印象总是‘高高在上’、‘神圣不可犯’、‘绝对权威’的,但在近三年的教育工作中,我却改变了这种想法。我发现有时候教师和孩子之间,做到“心平气和,将心比心”要比“唯师命是从”更好,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态度将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
   “为人师表”是展开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。学生自进入校门开始,教师在其眼中便是能够充分给予安全感的角色,教师的一切行为对初为学生的孩子们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。我认为,为人师表四个字可以拆开来看:为,君子有可为,有不可为,强调原则性;人,做好人,教学生做好人,强调教育功能;师,学习导师、人生导师,强调对学生及社会的影响力;表,表里如一,强调在在教育过程中和生活上兼具示范性。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自身关,才能为教书育人提供最基础的保障。

  ‘心平气和’是教学工作中最关键的必备素养。修人不如修己,平人怨不如平己怨。心平气和是一种境界,更是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最高表现。经常听到老师们对我说:“有些孩子太不听话了,真是气死我了,气得我头疼,气得我失眠。”身为一名教师,我自当感同身受,教师身负重任,关心则乱,为教学工作付出精力和心血本是无可厚非的。但转念一想,正因教师身负重任,才更加不能‘乱’,更不该因呕心沥血而精疲力竭,而影响自身的修身之道,处事之态。老调重弹,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。教师因职业性质而光辉,更因人格魅力而光辉。如此,心平气和就成为了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必备品质。

  ‘将心比心’是师生之间交流的精髓。诚然,当前社会各大企业也挂出了‘将心比心’的服务宗旨,倡导与消费者换位思考,力求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。仔细想来,若这四个字用在教学工作中,也是恰到好处,甚至使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富有魅力。学生到学校,不止学习知识;教师在学校,不止要教书,更要育人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,如果能在坚持教育原则的基础上,与学生将心比心,推己及人,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,尝试以学生的视角看问题、想问题,就此结合自身经验和主张‘因材施教’,一方面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,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、共建和谐校园。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具有模仿倾向,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接受更人性化教育,则会变得更加和善,更有‘人情味’,更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。

    教师不是天上的天使,而是凡间的天使,造福人类;教师不是阳光,而是勤勤恳恳的园丁,浇灌花木;教师不是学生的信仰,而是学习的榜样,以德服人。动人以言者,其感不深;动人以行者,其应必速。为人师者,向求学者输送知识、向社会输送人才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要将‘将心比心,心平气和’的人性光辉散发到社会中,让教育真正拥有灵魂。


上一篇:国培路上,我们携手共进 下一篇: 专家引领 团队共修

发布评论

还能输入 140

用户评论